煎药之前,先用冷水将药材浸泡30-60分钟。以根、茎、果实、种子类为主的,浸泡60分钟;以花、叶、草类为主的,浸泡20-30分钟。
四、煎药
煎药应掌握好火候和时间。一般先用大火(武火),待水沸后再改用小火(文火),以免水分迅速蒸发,影响有效成分的煎出。一般药物,第一煎煮沸后再煎20-30分钟,第二煎煮沸后再煎15-20分钟;解表发散类药和芳香性药物,其煎煮时间应比一般药物减少一半;有效成分不易煎出的药和滋补药的煎煮时间,应比一般药物增加一倍。煎药过程中注意适时搅拌,防止糊锅,药一旦煎糊就不能再服用。
五、煎药量
一般一剂中药煎煮2-3次,将每次煎得的药液混合在一起,儿童每剂100-300毫升,成人每剂400-600毫升,每日分两到三次服用,如药液太多,可浓缩后再服。
六、特殊药物煎煮法1.先煎
贝壳类、矿物类药物,如磁石、牡蛎等,因质地坚硬,有效成分难以煎出,应先放入锅中煎煮30分钟左右后再与其他药物同煎。
2.后入
气味芳香类药物,如薄荷、藿香等,其有效成分易于挥发,不宜久煎,应待其他药煎煮将成时再放入,煎沸几分钟即可。
3.包煎
对煎后可使药液浑浊,或易产生沉淀、焦糊,或有细小种子、粉末,取汁时难以滤除的药物,需用纱布包裹后再煎煮。
4.烊化
凡属胶质、粘性大且易溶化的药物,如阿胶、鹿角胶等,为防止一起煎煮时粘锅或粘附其他药物,应另行单独溶化后再与其他药物兑服。
5.冲服
某些贵重药、细料药、量少的药,如三七粉、沉香等,不需煎煮,用煎好的药液或开水冲服即可。
6.另煎
某些贵重药物,如人参、鹿茸等,为保存其有效成分不被其他药渣吸附,需单独煎服,或煎煮好后与其他药液混合服用。
7.泡服
某些挥发性强、易出味的药,如胖大海、番泻叶等,不宜煎煮,泡服即可。
总之,正确的煎药方法是保证中药汤剂疗效的关键。在日常生活中,我们应该按照正确的煎药方法进行操作,以确保药物的有效成分能够充分煎出,发挥最大的治疗作用。
撰稿:唐敏、林杨 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中西医结合科、中医药振兴发展专业委员会
初审:王怡
终审:伊传慧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