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半球获得
太阳辐射量越来越少
但由于此时地表在下半年贮存的热量
还有一定的能量
所以一般还不会太冷
但气温逐渐下降
【立冬&入冬】
立冬
是冬季的第一个节气
意味着各地寒意渐浓
但是从气象意义上来说
并不能作为我国大部地区进入冬季的标准
不过随着“立冬”后冷空气频繁
我国北方的大部地区也会陆续迈入冬天的门槛
入冬进程也将加快
图片来自中国天气网
按照气象学标准
连续5天平均气温低于10℃
才标志着真正进入冬天
因此从气候学上讲
“立冬”时节
我国大部分地区
仍处于秋、冬两个季节之间
转换期和过渡期
【立 冬 三 候】
一候水始冰
立冬之日,水始冰。冰寒于水,所以是水与冻的结合,冬寒水结,是为伏阴。孟冬始冰,仲冬冰壮,季冬冰盛。
二候地始冻
立冬之后五日,地始冻。冰壮曰“冻”,地冻为凝结,“霭霭野浮阳,晖晖水披冻。”
三候雉入大水为蜃
再五日雉入大水为蜃,与“雀入大水为蛤”相对应,蜃是大蛤,古人认为,海市蜃楼便是蜃吐气而成。
【立 冬 习 俗】
贺冬
贺冬亦称“拜冬”,在汉代即有此俗。东汉崔定《四民月令》:“冬至之日进酒肴,贺谒君师耆老,一如正日。”宋代每逢此日,人们更换新衣,庆贺往来,一如年节。清代“至日为冬至朝,士大夫家拜贺尊长,又交相出谒。细民男女,亦必更鲜衣以相揖,谓之拜冬”。(见顾禄《清嘉录》卷十一)。民国以来,贺冬的传统风俗,似有简化的趋势。但有些活动,逐渐固定化、程式化、更有普遍性。
冬补
补冬是中国节日饮食习俗。流行于全国各地。中国民间以立冬为冬季之始,需进补以度严冬。立冬意味着进入寒冷的季节,人们倾向进食可以驱寒的食物。是日,一般杀鸡宰鸭或买羊肉,加当归、人参等药物炖食,也有用糯米、龙眼、糖等蒸成米糕而食者,杭州人此节习吃馄饨。立冬,闽中俗称“交冬”,意为秋冬之交。立冬“补冬”,家家户户要熬制草根汤。
吃饺子
“立冬不端饺子碗,冻掉耳朵没人管”——北方在立冬这天一定吃饺子。饺子饺子,“交子交子”,“交”是交替、交换、交接的意思。立冬是秋冬季节之交,所以“交子之时”的饺子不能不吃。据说这饺子在三国的时候就有了,不过那时候的饺子和现在的馄饨差不多,煮熟以后和汤一起盛在碗里混着吃,所以当时的人们把饺子叫做“馄饨”。直到唐代以后,饺子才变得和现在一样。
冬泳
有些地方庆祝立冬的方式也有了创新,在黑龙江哈尔滨、河南商丘、江西宜春、湖北武汉等地立冬之日,冬泳爱好者们就曾用冬泳这种方式迎接冬天的到来。冬泳无论在北方还是南方,是冬季人们喜爱的一种锻炼身体的方法。
【科 普 动 画】
立冬后,是否凛冬已至
视频出自中国气象局气象宣传与科普中心
来源:中国气象科普|版权归原作者所有
声明
1、本站部分内容来源自网络,图片版权属于原作者,本站转载仅供大家学习和交流,切勿用于任何商业活动。
3、本声明未涉及的问题参见国家有关法律法规,当本声明与国家法律法规冲突时,以国家法律法规为准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